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什么是介入治疗?
发布时间:2009-06-24

    1、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是一个微小的网状不锈钢管,被装在带有球囊的导管上送入血管内。

    2、医生将导管送入阻塞的动脉处并将球囊扩张,撑开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使其紧贴血管壁。

    3、一旦球囊回缩,球囊导管撤回,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就被永久地置于该处。血管就得以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减轻冠心病的症状。

    近日,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连续给20多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解决了患者的病痛,获得了患者的欢迎。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PCI究竟是什么?它先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为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怀着以上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心血管疾病专家梁云清主任医师。

    记者:什么是心脏介入治疗?PCI有什么优势?

    梁云清:心脏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心导管而实施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微创性技术,是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心脏介入医生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心脏介入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范围亦逐渐扩展至心脏病学的各个领域。仅需要局部麻醉,操作简便,不需要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PCI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具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能迅速到达血管,重建、疏通闭塞血管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欢迎。

    记者:PCI的过程如何?它安全吗?

    梁云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要经过术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才能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首先,患者将会由平车推入介入室,然后按照要求躺在操作台上,介入室与一般的手术室不同,里面安装了X线照像设备,并接有显示器,医生届时就是看着显示器中显示的情况进行操作的。随后,医生将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穿刺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也就是说,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是清醒的。麻醉成功后,介入治疗就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医生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先将造影导管置入患者血管内,经过操作后找到冠状动脉口,并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照射下,使冠状动脉显影。根据造影结果,医生会考虑是否进行介入治疗,用何种方法进行,如何进行,并会将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确定各种情况后再进行介入治疗。

    在治疗中,医生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把一只带有球囊的导管,放入冠状动脉血管内狭窄的病变处,在体外给球囊加压(球囊内充满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这部分血管的血流恢复畅通,保障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和心股梗死发生率。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就是在原有的球囊外再附着一网格状的高科技金属支架,在球囊将狭窄的血管撑开后,再将金属支架扩张释放,使其附着在血管壁上,支架支撑起了狭窄的血管,保证了血流的畅通,可以说,PCI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

    记者:PCI的发展前景如何?

    梁云清:经过医学家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从1987年诞生至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疗效在不断提高,能够治疗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同时也更加安全与稳定。从最初的球囊导管到球囊支架和更为先进的药物洗脱支架,从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到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无论是器械,还是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进与提高。二十一世纪,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领域中将可能出现以“技术-器械-材料-药物-临床-预防-基础”等为主的多个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战略和研究模式。预测在多学科联合作战,共同攻关的前提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真正成为治疗人类冠心病最好的武器之一。

编辑:刘燕

编辑:刘燕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什么是介入治疗?
发布时间:2009-06-24

    1、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是一个微小的网状不锈钢管,被装在带有球囊的导管上送入血管内。

    2、医生将导管送入阻塞的动脉处并将球囊扩张,撑开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使其紧贴血管壁。

    3、一旦球囊回缩,球囊导管撤回,ACS MULTI-LINKTM冠状动脉支架就被永久地置于该处。血管就得以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减轻冠心病的症状。

    近日,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连续给20多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解决了患者的病痛,获得了患者的欢迎。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PCI究竟是什么?它先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为冠心病患者解除病痛?怀着以上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心血管疾病专家梁云清主任医师。

    记者:什么是心脏介入治疗?PCI有什么优势?

    梁云清:心脏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心导管而实施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微创性技术,是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心脏介入医生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心脏介入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范围亦逐渐扩展至心脏病学的各个领域。仅需要局部麻醉,操作简便,不需要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PCI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具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能迅速到达血管,重建、疏通闭塞血管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欢迎。

    记者:PCI的过程如何?它安全吗?

    梁云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要经过术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才能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首先,患者将会由平车推入介入室,然后按照要求躺在操作台上,介入室与一般的手术室不同,里面安装了X线照像设备,并接有显示器,医生届时就是看着显示器中显示的情况进行操作的。随后,医生将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穿刺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也就是说,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是清醒的。麻醉成功后,介入治疗就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医生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先将造影导管置入患者血管内,经过操作后找到冠状动脉口,并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照射下,使冠状动脉显影。根据造影结果,医生会考虑是否进行介入治疗,用何种方法进行,如何进行,并会将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确定各种情况后再进行介入治疗。

    在治疗中,医生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把一只带有球囊的导管,放入冠状动脉血管内狭窄的病变处,在体外给球囊加压(球囊内充满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这部分血管的血流恢复畅通,保障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和心股梗死发生率。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就是在原有的球囊外再附着一网格状的高科技金属支架,在球囊将狭窄的血管撑开后,再将金属支架扩张释放,使其附着在血管壁上,支架支撑起了狭窄的血管,保证了血流的畅通,可以说,PCI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

    记者:PCI的发展前景如何?

    梁云清:经过医学家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从1987年诞生至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疗效在不断提高,能够治疗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同时也更加安全与稳定。从最初的球囊导管到球囊支架和更为先进的药物洗脱支架,从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到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无论是器械,还是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进与提高。二十一世纪,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领域中将可能出现以“技术-器械-材料-药物-临床-预防-基础”等为主的多个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战略和研究模式。预测在多学科联合作战,共同攻关的前提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真正成为治疗人类冠心病最好的武器之一。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