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布时间:2012-12-20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影响,肺部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COPD不仅影响肺,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

二、临床症状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三、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有效措施
      COPD病人及家属应避免烟、尘吸入,要坚持不懈有效地康复锻炼,家属督促实施,病人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受凉以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接触。加强体育锻炼,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体质及年龄等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天气良好时到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增加呼吸道局部抵抗能力。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尽早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在家中配备常用药物及掌握其使用方法。重视缓解期营养的摄人,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呼吸肌力量。

四、COPD患者的康复训练
      COPD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康复锻炼,可以从下述呼吸方法中选用一种或熟练后两种交替进行。
      1、腹式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由于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隔肌下降,活动减弱,呼吸类型改变,通过呼吸肌锻炼,使浅快呼吸变为深慢有效的呼吸,利用腹肌帮助隔肌运动,调整呼吸频率,使呼气时间延长。目的是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方法: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2、缩唇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吸气气流压力的下降。目的是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气进入更多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方法为: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五、COPD患者的饮食调理
      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的粘稠度降低,咳痰较为容易。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人。COPD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低糖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高,减轻呼吸负担。补充热量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尽可能食用高蛋白食物,这样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提高能量水平,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强壮。

    六、COPD患者的心理疏导

    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要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给患者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并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编辑:陈荟吉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布时间:2012-12-20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影响,肺部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COPD不仅影响肺,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

二、临床症状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三、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有效措施
      COPD病人及家属应避免烟、尘吸入,要坚持不懈有效地康复锻炼,家属督促实施,病人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受凉以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接触。加强体育锻炼,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体质及年龄等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天气良好时到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增加呼吸道局部抵抗能力。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尽早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在家中配备常用药物及掌握其使用方法。重视缓解期营养的摄人,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呼吸肌力量。

四、COPD患者的康复训练
      COPD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康复锻炼,可以从下述呼吸方法中选用一种或熟练后两种交替进行。
      1、腹式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由于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隔肌下降,活动减弱,呼吸类型改变,通过呼吸肌锻炼,使浅快呼吸变为深慢有效的呼吸,利用腹肌帮助隔肌运动,调整呼吸频率,使呼气时间延长。目的是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方法: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2、缩唇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吸气气流压力的下降。目的是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气进入更多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方法为: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五、COPD患者的饮食调理
      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的粘稠度降低,咳痰较为容易。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人。COPD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低糖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高,减轻呼吸负担。补充热量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尽可能食用高蛋白食物,这样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提高能量水平,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强壮。

    六、COPD患者的心理疏导

    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要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给患者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并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