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玉医"小火神山"病区改建并投入使用
发布时间:2020-02-11

2020年2月1日星期六,肿瘤内科护士长速凤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毅的手机铃声急促响起。医务部吕天虎主任发出通知:"今天14:00准时到质控部开会,进行培训后准备组建发热留观第二病区!"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及住院人数日渐上升,作为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为了更大限度地容纳留观病人,增加收治留观和隔离发热病人的床位和能力,曾勇院长提议并经玉溪市人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后决定:将我院原急诊二楼的急外病区临时改建,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用于收治感染科楼留观病人中核酸检测阴性、但又需要继续观察治疗的患者,一方面对留观病人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区分和分级隔离,也减轻了感染科楼的收治压力,主动承担了更多三甲公立医院的公益责任。

2月1日14:00,肿瘤内科护士长速凤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毅、全科医疗科李应华等10名抽调的医护人员准时来到质控部报到,参加成立发热病区的相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投入到了新病区的筹建工作中。

2月2日工程正式施工,医院后勤保障部在2月1日下午接到改造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的通知后,即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由于受春节假期延期和疫情传播的影响,他们遇到了找不到施工队,找不到施工材料的巨大难题,尽管如此,负责工程改造的医院后勤保障部仍然找关系、想办法,确保了2月2日早上准时开工。

image001

但是,将普通的病房改造成防疫病毒的隔离病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隔离病房应该具备"三区两通道":污染区、清洁区、缓冲区,发热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严格的空间隔离加上事无巨细的防护,才能把病毒扩散的可能性减到最低。

在病房改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医患通道要如何分隔,用什么材料分隔符合控感要求?污染区域设置在什么地方才能尽可能减少污染?如何解决医务人员的排便问题?清洁问题?等等。面对病房结构、病区设置不合理,无法达到收治隔离病员的实际情况,大家群策群力,医患通道采用木材加厚塑料隔开;医护人员可以多走一段路到污染区域;利用原有的洗手台,临时改造成简易的冲淋间......, 通过3天没日没夜的奋战,最终在现有的病房条件基础上,合理规划出病人通道、医生通道、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的整体布局。

image003

病区科务会,集中商讨病区建设及流程设置问题

查看病区布置情况

2月5日,经过短短的四天时间,在医院领导的指导、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第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房改造完成了,玉医以"小火神山"的速度,完成"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的改建,大家疲惫的脸上洋溢出了欣慰的笑容,齐声喊道:"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2月6日,第一个病人收住发热病区。在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后,平时得心应手的医疗操作也显得笨拙困难,护目镜常常被雾气覆盖,影响视线,头和眼周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得疼痛难忍、防护服闷热沉重,穿着时间基本在4-6小时,甚至长达8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还要承担清洁病区卫生、消毒病区环境,照顾患者生活饮食起居的任务等......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坚守自己的职责、使命和担当,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

image013

护士在防护下配液

穿着笨重的隔离服打扫病区卫生

病区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培训

截至目前,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共收住4例患者。这里是医护人员与疫魔激烈交锋的战区,记录着使命,孕育着希望,医护人员在这里,是勇士,是战士。张毅说:"一点都不怕那是假话,但也容不得我们害怕,如果我们都不顶上去,那还等谁,还能指望谁。"速凤媛说"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我们不能退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帮助。"

我们会继续加油,期待春暖花开,期待能摘下层层的口罩,尽情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

通讯员  杨燕敏

编辑  夏焱南   雷素玲

审核  曾勇 杨玲 蔡德芳

编辑:刘玉霞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玉医"小火神山"病区改建并投入使用
发布时间:2020-02-11

2020年2月1日星期六,肿瘤内科护士长速凤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毅的手机铃声急促响起。医务部吕天虎主任发出通知:"今天14:00准时到质控部开会,进行培训后准备组建发热留观第二病区!"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及住院人数日渐上升,作为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为了更大限度地容纳留观病人,增加收治留观和隔离发热病人的床位和能力,曾勇院长提议并经玉溪市人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后决定:将我院原急诊二楼的急外病区临时改建,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用于收治感染科楼留观病人中核酸检测阴性、但又需要继续观察治疗的患者,一方面对留观病人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区分和分级隔离,也减轻了感染科楼的收治压力,主动承担了更多三甲公立医院的公益责任。

2月1日14:00,肿瘤内科护士长速凤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毅、全科医疗科李应华等10名抽调的医护人员准时来到质控部报到,参加成立发热病区的相关知识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投入到了新病区的筹建工作中。

2月2日工程正式施工,医院后勤保障部在2月1日下午接到改造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的通知后,即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由于受春节假期延期和疫情传播的影响,他们遇到了找不到施工队,找不到施工材料的巨大难题,尽管如此,负责工程改造的医院后勤保障部仍然找关系、想办法,确保了2月2日早上准时开工。

image001

但是,将普通的病房改造成防疫病毒的隔离病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隔离病房应该具备"三区两通道":污染区、清洁区、缓冲区,发热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严格的空间隔离加上事无巨细的防护,才能把病毒扩散的可能性减到最低。

在病房改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医患通道要如何分隔,用什么材料分隔符合控感要求?污染区域设置在什么地方才能尽可能减少污染?如何解决医务人员的排便问题?清洁问题?等等。面对病房结构、病区设置不合理,无法达到收治隔离病员的实际情况,大家群策群力,医患通道采用木材加厚塑料隔开;医护人员可以多走一段路到污染区域;利用原有的洗手台,临时改造成简易的冲淋间......, 通过3天没日没夜的奋战,最终在现有的病房条件基础上,合理规划出病人通道、医生通道、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的整体布局。

image003

病区科务会,集中商讨病区建设及流程设置问题

查看病区布置情况

2月5日,经过短短的四天时间,在医院领导的指导、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第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房改造完成了,玉医以"小火神山"的速度,完成"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的改建,大家疲惫的脸上洋溢出了欣慰的笑容,齐声喊道:"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2月6日,第一个病人收住发热病区。在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后,平时得心应手的医疗操作也显得笨拙困难,护目镜常常被雾气覆盖,影响视线,头和眼周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得疼痛难忍、防护服闷热沉重,穿着时间基本在4-6小时,甚至长达8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还要承担清洁病区卫生、消毒病区环境,照顾患者生活饮食起居的任务等......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坚守自己的职责、使命和担当,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

image013

护士在防护下配液

穿着笨重的隔离服打扫病区卫生

病区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培训

截至目前,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第二病区共收住4例患者。这里是医护人员与疫魔激烈交锋的战区,记录着使命,孕育着希望,医护人员在这里,是勇士,是战士。张毅说:"一点都不怕那是假话,但也容不得我们害怕,如果我们都不顶上去,那还等谁,还能指望谁。"速凤媛说"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我们不能退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帮助。"

我们会继续加油,期待春暖花开,期待能摘下层层的口罩,尽情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

通讯员  杨燕敏

编辑  夏焱南   雷素玲

审核  曾勇 杨玲 蔡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