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多学科融合 微创引领 精耕细作——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21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健康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专科化与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作为滇中地区该领域的标杆科室,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积淀,从单一普通外科逐步转型为“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多亚专科协同发展的特色科室,以完善的管理体系、顶尖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区域患者筑起健康屏障。

精准战略定位  锚定多学科融合发展方向

科室的持续发展,始于清晰的战略定位与科学的发展规划。回顾三十余年发展历程,科室始终紧扣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与区域患者需求,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单一专科”到“多学科融合”的跨越式转型。

1987年,医院大外科系统细分出普通外科专业科室,成为科室发展的最初雏形;2003年,随着诊疗需求的增长,普通外科进一步细分为普外一科(肝胆胰外科)与普外二科(胃肠外科),标志着科室向专科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2017年4月,普外一科正式独立为肝胆外科,专注于肝胆胰疾病的精准诊疗;2022年11月,科室正式更名为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将甲状腺疾病与血管疾病诊疗纳入核心业务范畴,完成了多亚专科融合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基于区域疾病谱特点与科室技术优势的精准布局——肝胆胰疾病、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均为临床高发疾病,且在微创治疗技术上存在共通性,多学科融合既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又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诊疗服务。

如今,作为医院重点建设科室,科室已形成完备的硬件设施与规模配置:编制病床74张,医护人员共40人,其中医师14人(含博士1人、硕士6人),护士26人,构建起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诊疗团队。诊疗范围全面覆盖肝胆胰脾疾病(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胆管结石等)、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急诊动脉血栓、静脉曲张等),成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多系统疾病综合诊疗科室,实现了“专科化精准诊疗”与“多学科综合服务”的有机统一。

图片14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构筑学科发展核心引擎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室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专家团队,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科室构建以“云岭名医”张勇、“兴玉名医”傅江华、李兴东、王峰为高水平专家梯队。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亚专业攻坚组”,分别深耕不同领域:科主任傅江华主任医师深耕临床33年,2000年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研修腔镜技术后,在肝胆胰肿瘤根治、复杂甲状腺疾病及腹腔镜微创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带领团队开展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科室副主任李兴东三级主任医师深耕血管外科领域 31年,2006年在玉溪率先开展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等技术,开创了区域血管外科微创治疗新纪元;医学博士王峰主攻甲状腺肿瘤规范化诊疗,为科室注入前沿学术理念;云南省名医张勇在肝胆胰肿瘤根治领域积累了37年临床经验,成为科室疑难病例诊疗的“定海神针”;王峻副主任医师专注复杂肝胆管结石微创治疗,率先在市内开展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同时,6名专家担任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等省级学术委员,在省内行业内拥有重要话语权,为科室学术交流与技术提升搭建了高端平台。

科室建立了“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外出进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层级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目前,科室已形成“高级职称引领、中级职称攻坚、初级职称成长”的合理梯队,14 名医师中博士1人、硕士6人,高学历人才占比达50%,为学科长远发展储备了充足力量。

图片15

以微创为核 打造区域诊疗高地

科室始终坚持“技术立科、创新强科”的发展理念,以微创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三镜联合、精准诊疗”的技术体系,不断突破手术禁区,提升诊疗水平,成为区域微创外科的引领者。

科室打造了以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为核心的微创技术体系,年手术量近2000例,微创手术占比达区域领先水平。腹腔镜作为“黄金之眼”,通过3-5个钥匙孔切口实现微创操作,配备高清摄像头确保360°无死角视野;电子胆道镜作为“胆道探测器”,可直视胆管内部结构,结合激光碎石技术精准清除复杂结石;十二指肠镜(ERCP技术)经口介入,实现胆总管取石、支架置入等 “不开刀”治疗,已累计完成300余例。3D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STORZ系统提供的立体视野使解剖层次更清晰,分离更精细,术中出血显著减少。

在各亚专业领域,科室均形成了技术优势:肝胆胰外科领域,成功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3D腹腔镜下精准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为73岁巨块型肝癌患者(肿瘤大小 10.4×8.3×10.6cm)完成右后叶+前背段精准切除,遵循“No Touch”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健康肝组织;甲状腺外科领域,推行甲状腺肿瘤规范化治疗,开展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保持低位;血管外科领域,开展腹主动脉瘤切除 - 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等技术,成功救治多例主动脉夹层、巨大腹主动脉瘤患者。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技术落地的重要保障。医院为科室配备了“影像诊断—微创操作—精准治疗”三位一体的高端设备集群:影像诊断领域的3.0T MRI与64排CT,可实现肝癌等疾病的术前精准评估,清晰显示肿瘤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为手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微创操作平台的STORZ 3D腹腔镜系统、4k荧光腹腔镜,通过优化操作视野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精准治疗设备中的ERCP专用十二指肠镜等专科器械,支持胆胰疾病的术中精准操作。这些设备与科室技术体系高度匹配,将手术精准度提升至亚毫米级,使肝癌切除术出血减少、复杂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科室坚持“临床问题—科研突破—成果落地”的科研导向,围绕区域高发疾病开展系列研究,以科研创新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提升。科室承担省级课题多项,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2021年建立的“龚昆梅专家科研工作站”,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促进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针对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C)开展的临床研究,对102例患者的对照分析显示,肝切除序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显著降低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率,改善患者生存率,为 SRHCC 治疗提供了新方案。同时,科室依托云南省普外科专科联盟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推广,推动区域医疗技术同质化发展。

图片16

以患者为中心 传递医疗温度

科室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通过流程优化、个性化照护、医患沟通升级等举措,构建了“高效、优质、温情”的服务体系,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广泛认可。

科室运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创新开展预住院模式,将术前检查提前至住院前完成,使患者住院后即可快速安排手术,术前检查时间缩短 50%;大力推进日间手术,目前日间手术占比达50% 以上,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常规手术患者可实现“当天手术、次日出院”,显著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同时,科室优化手术安排与病房周转流程,建立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MDT)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诊疗服务。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与身体状况,科室制定个性化诊疗与康复方案。91岁的杨奶奶因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多种基础病入院,传统开腹手术风险极高,科室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技术,术中出血仅20ml,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一周后康复出院,家属送来“手术台上的艺术家”锦旗表达感激。

科室还注重医患沟通的规范性与有效性,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定期举办“肝胆健康大讲堂”科普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医护人员每日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进展与治疗方案,耐心解答疑问,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这些举措推动患者满意度达到98%,实现了“家门口享受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的承诺。

打造行业标杆 赋能基层医疗

科室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技术输出、基层帮扶、学术交流等方式,扩大区域影响力,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2023年科室获评市级普外科重点专科,并成功入选“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形成“市级—省级”阶梯式资质认证体系,标志着科室的技术水平、科研能力与区域辐射力获得官方权威认可。

作为“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核心科室,科室积极承担分级诊疗技术下沉与基层帮扶任务。年均组织专家下沉基层20人次,通过坐诊、手术示教、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肝胆胰、甲状腺、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为基层医院提供疑难病例诊疗指导,让基层患者在当地即可获得优质医疗服务;针对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优化转诊流程,使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即可在当地完成筛查与转诊,切实惠及更多群众。

科室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6名专家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定期参与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分享科室诊疗经验与研究成果;通过“龚昆梅专家科研工作站”“云南省普外科专科联盟”等平台,与省内外顶尖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前沿技术与管理理念,同时输出科室特色技术与经验,提升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图片17

锚定目标 续写发展新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科室将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基石,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区域引领—健康使命”发展战略,一是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依托专家工作站与学术联盟平台,推进腹腔镜辅助复杂手术、血管介入前沿技术等落地,进一步拓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深化服务模式改革、构建专科疾病精准管理体系,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十余年风雨兼程,三十余年精耕细作。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以精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人才梯队、领先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区域医疗领域的标杆科室。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融入亲情,精心医疗”的服务宗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为区域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在打造区域微创诊疗高地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

宣传部  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

董国清  陆乔友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多学科融合 微创引领 精耕细作——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21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健康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专科化与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作为滇中地区该领域的标杆科室,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积淀,从单一普通外科逐步转型为“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多亚专科协同发展的特色科室,以完善的管理体系、顶尖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区域患者筑起健康屏障。

精准战略定位  锚定多学科融合发展方向

科室的持续发展,始于清晰的战略定位与科学的发展规划。回顾三十余年发展历程,科室始终紧扣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与区域患者需求,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单一专科”到“多学科融合”的跨越式转型。

1987年,医院大外科系统细分出普通外科专业科室,成为科室发展的最初雏形;2003年,随着诊疗需求的增长,普通外科进一步细分为普外一科(肝胆胰外科)与普外二科(胃肠外科),标志着科室向专科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2017年4月,普外一科正式独立为肝胆外科,专注于肝胆胰疾病的精准诊疗;2022年11月,科室正式更名为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将甲状腺疾病与血管疾病诊疗纳入核心业务范畴,完成了多亚专科融合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基于区域疾病谱特点与科室技术优势的精准布局——肝胆胰疾病、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均为临床高发疾病,且在微创治疗技术上存在共通性,多学科融合既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又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诊疗服务。

如今,作为医院重点建设科室,科室已形成完备的硬件设施与规模配置:编制病床74张,医护人员共40人,其中医师14人(含博士1人、硕士6人),护士26人,构建起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诊疗团队。诊疗范围全面覆盖肝胆胰脾疾病(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胆管结石等)、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急诊动脉血栓、静脉曲张等),成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多系统疾病综合诊疗科室,实现了“专科化精准诊疗”与“多学科综合服务”的有机统一。

图片14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构筑学科发展核心引擎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室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专家团队,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科室构建以“云岭名医”张勇、“兴玉名医”傅江华、李兴东、王峰为高水平专家梯队。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亚专业攻坚组”,分别深耕不同领域:科主任傅江华主任医师深耕临床33年,2000年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研修腔镜技术后,在肝胆胰肿瘤根治、复杂甲状腺疾病及腹腔镜微创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带领团队开展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科室副主任李兴东三级主任医师深耕血管外科领域 31年,2006年在玉溪率先开展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等技术,开创了区域血管外科微创治疗新纪元;医学博士王峰主攻甲状腺肿瘤规范化诊疗,为科室注入前沿学术理念;云南省名医张勇在肝胆胰肿瘤根治领域积累了37年临床经验,成为科室疑难病例诊疗的“定海神针”;王峻副主任医师专注复杂肝胆管结石微创治疗,率先在市内开展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同时,6名专家担任云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等省级学术委员,在省内行业内拥有重要话语权,为科室学术交流与技术提升搭建了高端平台。

科室建立了“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外出进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层级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目前,科室已形成“高级职称引领、中级职称攻坚、初级职称成长”的合理梯队,14 名医师中博士1人、硕士6人,高学历人才占比达50%,为学科长远发展储备了充足力量。

图片15

以微创为核 打造区域诊疗高地

科室始终坚持“技术立科、创新强科”的发展理念,以微创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三镜联合、精准诊疗”的技术体系,不断突破手术禁区,提升诊疗水平,成为区域微创外科的引领者。

科室打造了以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为核心的微创技术体系,年手术量近2000例,微创手术占比达区域领先水平。腹腔镜作为“黄金之眼”,通过3-5个钥匙孔切口实现微创操作,配备高清摄像头确保360°无死角视野;电子胆道镜作为“胆道探测器”,可直视胆管内部结构,结合激光碎石技术精准清除复杂结石;十二指肠镜(ERCP技术)经口介入,实现胆总管取石、支架置入等 “不开刀”治疗,已累计完成300余例。3D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STORZ系统提供的立体视野使解剖层次更清晰,分离更精细,术中出血显著减少。

在各亚专业领域,科室均形成了技术优势:肝胆胰外科领域,成功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3D腹腔镜下精准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为73岁巨块型肝癌患者(肿瘤大小 10.4×8.3×10.6cm)完成右后叶+前背段精准切除,遵循“No Touch”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健康肝组织;甲状腺外科领域,推行甲状腺肿瘤规范化治疗,开展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保持低位;血管外科领域,开展腹主动脉瘤切除 - 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等技术,成功救治多例主动脉夹层、巨大腹主动脉瘤患者。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技术落地的重要保障。医院为科室配备了“影像诊断—微创操作—精准治疗”三位一体的高端设备集群:影像诊断领域的3.0T MRI与64排CT,可实现肝癌等疾病的术前精准评估,清晰显示肿瘤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为手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微创操作平台的STORZ 3D腹腔镜系统、4k荧光腹腔镜,通过优化操作视野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精准治疗设备中的ERCP专用十二指肠镜等专科器械,支持胆胰疾病的术中精准操作。这些设备与科室技术体系高度匹配,将手术精准度提升至亚毫米级,使肝癌切除术出血减少、复杂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科室坚持“临床问题—科研突破—成果落地”的科研导向,围绕区域高发疾病开展系列研究,以科研创新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提升。科室承担省级课题多项,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2021年建立的“龚昆梅专家科研工作站”,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促进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针对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C)开展的临床研究,对102例患者的对照分析显示,肝切除序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显著降低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率,改善患者生存率,为 SRHCC 治疗提供了新方案。同时,科室依托云南省普外科专科联盟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推广,推动区域医疗技术同质化发展。

图片16

以患者为中心 传递医疗温度

科室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通过流程优化、个性化照护、医患沟通升级等举措,构建了“高效、优质、温情”的服务体系,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广泛认可。

科室运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创新开展预住院模式,将术前检查提前至住院前完成,使患者住院后即可快速安排手术,术前检查时间缩短 50%;大力推进日间手术,目前日间手术占比达50% 以上,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常规手术患者可实现“当天手术、次日出院”,显著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同时,科室优化手术安排与病房周转流程,建立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MDT)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诊疗服务。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与身体状况,科室制定个性化诊疗与康复方案。91岁的杨奶奶因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多种基础病入院,传统开腹手术风险极高,科室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技术,术中出血仅20ml,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一周后康复出院,家属送来“手术台上的艺术家”锦旗表达感激。

科室还注重医患沟通的规范性与有效性,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定期举办“肝胆健康大讲堂”科普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医护人员每日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进展与治疗方案,耐心解答疑问,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这些举措推动患者满意度达到98%,实现了“家门口享受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的承诺。

打造行业标杆 赋能基层医疗

科室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技术输出、基层帮扶、学术交流等方式,扩大区域影响力,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2023年科室获评市级普外科重点专科,并成功入选“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形成“市级—省级”阶梯式资质认证体系,标志着科室的技术水平、科研能力与区域辐射力获得官方权威认可。

作为“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核心科室,科室积极承担分级诊疗技术下沉与基层帮扶任务。年均组织专家下沉基层20人次,通过坐诊、手术示教、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肝胆胰、甲状腺、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为基层医院提供疑难病例诊疗指导,让基层患者在当地即可获得优质医疗服务;针对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优化转诊流程,使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即可在当地完成筛查与转诊,切实惠及更多群众。

科室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6名专家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定期参与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分享科室诊疗经验与研究成果;通过“龚昆梅专家科研工作站”“云南省普外科专科联盟”等平台,与省内外顶尖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前沿技术与管理理念,同时输出科室特色技术与经验,提升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图片17

锚定目标 续写发展新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科室将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基石,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区域引领—健康使命”发展战略,一是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依托专家工作站与学术联盟平台,推进腹腔镜辅助复杂手术、血管介入前沿技术等落地,进一步拓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深化服务模式改革、构建专科疾病精准管理体系,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十余年风雨兼程,三十余年精耕细作。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以精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人才梯队、领先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区域医疗领域的标杆科室。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融入亲情,精心医疗”的服务宗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为区域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在打造区域微创诊疗高地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

宣传部  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

董国清  陆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