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无需颈部切口!我院成功完成玉溪首例经口内镜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
发布时间:2025-11-28

11月18日,玉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经口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

新平县66岁的郭女士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咽部异物感,伴有饮水呛咳。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左侧咽旁间隙内,竟长有一个约“鸡蛋”大小的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郭女士于11月16日入住玉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通过MRI检查发现郭女士的左侧咽旁间隙见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病灶大小约为3.5cm×4.4cm×5.4cm。病灶上缘达翼突内外板水平,下缘达颌下腺上缘水平,周围邻近组织受压移位,咽腔受压变窄,左侧咽隐窝受压变浅,左侧翼内肌、翼外肌外上方移位,外后方紧贴左侧腮腺。初步诊断为咽旁间隙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交界性肿瘤。

咽旁间隙是颈部深处的“危险地带”,上起自颅底,下至舌骨,由筋膜围成一个倒锥体形,颈动脉鞘和后组颅神经、颈交感干等重要组织结构,肿瘤一旦在这里“安营扎寨”,会压迫侵犯重要组织,手术中如果稍有不慎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过去,这类手术需要从颈外侧切开,甚至劈开下颌骨,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脸上还可能留下明显疤痕。

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疗团队,经过严谨的术前讨论和多学科会诊(MDT),综合考量患者年龄及肿瘤位置,决定采用经口入路左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对神经和颈内动、静脉的准确识别及保护。翼下颌韧带旁内进路可以充分暴露咽旁间隙肿瘤的上、下极,避免损伤腭大、腭小神经和血管;以肌肉为定位标志,层次清晰,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结构,可充分暴露的手术范围上至颅底、下至颈动脉分叉,外至下颌骨升支内侧、后至颈椎。同时对口腔和软腭黏膜以及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的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麻醉科团队协助下,宫喜翔、李春齐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对郭女士实施经口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完整切除大小约4.5×4.0肿瘤,术中出血量约30ml,术后通过鼻腔留置负压引流,未影响患者术后进食。术后患者无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恢复良好,面部无瘢痕,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第四天患者康复出院。

图片9

拓展阅读:

什么是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peripharyngeal space, PPS)位于颅底至舌骨之间,形似倒金字塔,以连接于腭帆张肌下缘和茎突之间的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包含脂肪组织、部分腮腺深叶、茎突咽肌、茎突舌肌、上颌动脉、腭升动脉以及下颌神经后支(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茎突后间隙包含颈内动脉、颈内静脉,Ⅸ~Ⅻ对颅神经、颈交感干及淋巴结。

咽旁间隙的常见肿瘤有哪些?

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罕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80%的肿瘤为良性,最常见的是多形性腺瘤(30-50%),其次是神经鞘瘤(20-30%)以及副神经节瘤。恶性肿瘤包括恶性腺瘤、多种神经肉瘤、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等。

出现哪些症状提示咽旁间隙肿瘤的可能呢?

①颈部无痛性包块:最常见的表现,从口腔内部看,一侧软腭膨隆,脖子一侧可能显得肿胀;

②咽喉异物感:总感觉有东西堵在喉咙里,咳不出也咽不下;

③压迫症状:当肿瘤长大,会压迫周围神经,会导致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压迫舌咽、迷走神经);张口困难(压迫翼内肌);面部麻木(压迫三叉神经)。

经口内镜切除手术的优势有哪些?

①颈部无瘢痕美观:所有操作经口腔完成,体表无切口,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②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颈部肌肉和重要结构的损伤,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缩短,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③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中出血少:内镜提供放大、明亮、多角度的视野,让医生能清晰地分辨神经和血管,极大降低了神经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④组织损伤小,功能保护好:能更好地保护颈部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最大程度保留咽喉部的正常功能。

专家推荐:

图片10

宫喜翔  副主任医师  硕士  医务部主任  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玉溪市“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兴玉名医,玉溪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疗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玉溪市医学会病案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甲状腺医师分会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务管理分会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院绩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擅长甲状腺、甲状旁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各型鳃裂畸形的诊断及手术、内镜治疗;腮腺、颌下腺及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头颈部淋巴管瘤、血管瘤的微创处理及手术治疗。能够高水平完成各种常见的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在鳃裂囊肿/瘘管的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脉管畸形微创治疗等领域连续多年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励。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图片11

李春齐  副主任医师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12年;2023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进修,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头颈肿瘤。参与《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病例精选》丛书编写。《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头颈外科学组成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专注于头颈部肿瘤(如甲状腺癌、喉癌、涎腺肿瘤等)的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治疗,擅长CO2激光手术、复杂头颈肿瘤根治性手术及功能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耳鼻喉(头颈)外科

宫喜翔  李春齐  葛丽江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无需颈部切口!我院成功完成玉溪首例经口内镜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
发布时间:2025-11-28

11月18日,玉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经口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

新平县66岁的郭女士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咽部异物感,伴有饮水呛咳。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左侧咽旁间隙内,竟长有一个约“鸡蛋”大小的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郭女士于11月16日入住玉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通过MRI检查发现郭女士的左侧咽旁间隙见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病灶大小约为3.5cm×4.4cm×5.4cm。病灶上缘达翼突内外板水平,下缘达颌下腺上缘水平,周围邻近组织受压移位,咽腔受压变窄,左侧咽隐窝受压变浅,左侧翼内肌、翼外肌外上方移位,外后方紧贴左侧腮腺。初步诊断为咽旁间隙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交界性肿瘤。

咽旁间隙是颈部深处的“危险地带”,上起自颅底,下至舌骨,由筋膜围成一个倒锥体形,颈动脉鞘和后组颅神经、颈交感干等重要组织结构,肿瘤一旦在这里“安营扎寨”,会压迫侵犯重要组织,手术中如果稍有不慎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过去,这类手术需要从颈外侧切开,甚至劈开下颌骨,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脸上还可能留下明显疤痕。

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疗团队,经过严谨的术前讨论和多学科会诊(MDT),综合考量患者年龄及肿瘤位置,决定采用经口入路左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对神经和颈内动、静脉的准确识别及保护。翼下颌韧带旁内进路可以充分暴露咽旁间隙肿瘤的上、下极,避免损伤腭大、腭小神经和血管;以肌肉为定位标志,层次清晰,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结构,可充分暴露的手术范围上至颅底、下至颈动脉分叉,外至下颌骨升支内侧、后至颈椎。同时对口腔和软腭黏膜以及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的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麻醉科团队协助下,宫喜翔、李春齐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对郭女士实施经口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完整切除大小约4.5×4.0肿瘤,术中出血量约30ml,术后通过鼻腔留置负压引流,未影响患者术后进食。术后患者无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恢复良好,面部无瘢痕,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第四天患者康复出院。

图片9

拓展阅读:

什么是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peripharyngeal space, PPS)位于颅底至舌骨之间,形似倒金字塔,以连接于腭帆张肌下缘和茎突之间的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包含脂肪组织、部分腮腺深叶、茎突咽肌、茎突舌肌、上颌动脉、腭升动脉以及下颌神经后支(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茎突后间隙包含颈内动脉、颈内静脉,Ⅸ~Ⅻ对颅神经、颈交感干及淋巴结。

咽旁间隙的常见肿瘤有哪些?

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罕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80%的肿瘤为良性,最常见的是多形性腺瘤(30-50%),其次是神经鞘瘤(20-30%)以及副神经节瘤。恶性肿瘤包括恶性腺瘤、多种神经肉瘤、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等。

出现哪些症状提示咽旁间隙肿瘤的可能呢?

①颈部无痛性包块:最常见的表现,从口腔内部看,一侧软腭膨隆,脖子一侧可能显得肿胀;

②咽喉异物感:总感觉有东西堵在喉咙里,咳不出也咽不下;

③压迫症状:当肿瘤长大,会压迫周围神经,会导致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压迫舌咽、迷走神经);张口困难(压迫翼内肌);面部麻木(压迫三叉神经)。

经口内镜切除手术的优势有哪些?

①颈部无瘢痕美观:所有操作经口腔完成,体表无切口,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②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颈部肌肉和重要结构的损伤,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缩短,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③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中出血少:内镜提供放大、明亮、多角度的视野,让医生能清晰地分辨神经和血管,极大降低了神经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④组织损伤小,功能保护好:能更好地保护颈部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最大程度保留咽喉部的正常功能。

专家推荐:

图片10

宫喜翔  副主任医师  硕士  医务部主任  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玉溪市“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兴玉名医,玉溪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疗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玉溪市医学会病案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甲状腺医师分会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务管理分会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医院绩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擅长甲状腺、甲状旁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各型鳃裂畸形的诊断及手术、内镜治疗;腮腺、颌下腺及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头颈部淋巴管瘤、血管瘤的微创处理及手术治疗。能够高水平完成各种常见的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在鳃裂囊肿/瘘管的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脉管畸形微创治疗等领域连续多年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励。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图片11

李春齐  副主任医师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12年;2023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进修,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头颈肿瘤。参与《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病例精选》丛书编写。《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头颈外科学组成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专注于头颈部肿瘤(如甲状腺癌、喉癌、涎腺肿瘤等)的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治疗,擅长CO2激光手术、复杂头颈肿瘤根治性手术及功能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耳鼻喉(头颈)外科

宫喜翔  李春齐  葛丽江